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问答

秋色如画,霜降诗情——那些年,我们吟诵过的霜降佳句

祖珝
祖珝 09-25 【问答】 32人已围观

摘要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临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霜降不仅是一个季节更迭的标志,更是诗人墨客笔下描绘秋意、寄托情感的重要时节,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以霜降为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它们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感悟、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临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霜降不仅是一个季节更迭的标志,更是诗人墨客笔下描绘秋意、寄托情感的重要时节,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以霜降为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它们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感悟、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诗词的世界,感受霜降时分那份独特的韵味。

《山中》

作者:唐·王维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读:此诗虽未直接提及“霜降”,但通过对秋雨后山林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极富秋日特色。“天气晚来秋”一句,正反映了深秋时节气温变化的特点,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以静谧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在夜幕降临后的美丽与纯净,仿佛让人能感受到初霜来临时的那种宁静美好。

《秋词》

作者:宋·范仲淹

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色如画,霜降诗情——那些年,我们吟诵过的霜降佳句

解读:这首诗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与众不同的看法。“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往往把秋天与凄凉、孤寂联系在一起;在范仲淹看来,秋天却比春天更加美好,尤其是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壮丽场景,寓意着即便是在寒风凛冽的深秋乃至初冬,生命依然能够展现出无穷活力与勃勃生机,这种意境恰好与霜降时分万物收藏、蓄势待发的状态相契合。

《霜月》

作者:唐·李商隐

原文:“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解读:李商隐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生动刻画了一个寒冷而清朗的秋夜。“初闻征雁已无蝉”点出了时节变换的特征——候鸟南飞,夏虫匿迹;接着用“百尺楼台水接天”描绘了一幅高楼耸立、湖光山色连为一体的壮阔景象,最后两句通过将月亮与霜花拟人化为两位女子进行对比的方式,既展现了月色之美,又赋予了自然现象以鲜活的形象。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宋·苏轼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读:尽管这首词的主题并非单纯描写霜降景色,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豪情壮志、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与霜降所象征的收成喜悦以及迎接寒冷挑战的态度不谋而合,特别是结尾处“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在岁月面前不服老的心态,与霜降这个节点上自然界万物凋零但生命不息的道理暗合。

《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者:宋·苏轼

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解读:本词借夜归之景抒发人生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理想境界,虽然没有直接描述霜降,但其表达的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却与这一时节人们内心渴望平静安宁的心理需求不谋而合,尤其最后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是寄托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愿望。

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霜降这一特殊时期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大自然变换的一个标志,更是人们心灵得以释放、情感得到寄托的美好时刻,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即将到来的霜降节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宁静。

https://ksdln.com/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34348号-2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